市中区深挖编制资源潜力打造机构编制供给最优模式
日期: 2018-01-19

市中区认真落实严控机构编制总量要求,以深挖编制资源潜力、精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改革创新、产业提质、民生保障、城市发展,打造机构编制供给最优模式,切实助推“品质市中”建设。

一是围绕“改革创新”抓编制供给,扫除发展障碍。以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按照机构编制“精简、统一、效能”原则,通过集中精简编制、收回闲置编制、撤并空壳机构等措施,对事业单位实行“刚性瘦身”,进一步挤出事业编制存量空间,有力保障重点领域改革工作用编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发力、精准发力,整合优化机构设置,先后调整设立区投资促进局、企业服务局、大数据业服务中心、港澳台胞服务中心等13个部门(单位)。同时,全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顺利完成,组建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形成精简高效的行政执法体系。

二是围绕“产业提质”抓编制供给,推动经济发展。将改革收回的编制用于促进大数据、高端物流业等新兴支柱产业的发展所需。大力实施“数惠市中”战略,成立大数据业服务中心(挂信息软件业服务中心牌子),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大数据产业发展意见,扶持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高端物流业,成立先进制造业服务中心(挂物流业服务中心牌子),新引进济南国美供应链管理公司等电子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22家,中欧班列正式开行,全区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5亿元,同比增长20%。

三是围绕“民生保障”抓编制供给,维护群众利益。整合区建委、区房管局机构、编制和职责,组建区住建局,有效保障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等工作。为配合党委政府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设立18个区、街两级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中心,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力度。同时,分别为区特教学校核增事业编制15名,为区疾控中心核增事业编制12名,确保核增的编制满足特教学校和疾控中心正常运转的需要。

四是围绕“城市发展”抓编制供给,助力重点攻坚。在严控事业编制总量的同时,坚持在重点攻坚领域上编制供给“不吝啬”。围绕中心工作,对涉及重点工作的部门和单位进行深入调研,全面摸清机构编制现状,提前谋划好编制调剂方案。在事业编制使用上,该增的单位主动为其增加编制,不该增的单位坚决不松口,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