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积极谋划机构编制资源“催生”重点领域发展新动能
日期: 2018-03-14

市中区编办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着力点,以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为抓手,积极转变方式,创新管理手段,合理配置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事业单位进行强化和补充,不断激发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新活力。

一是扣“主线”,创新服务供需求。紧紧围绕“建设国内知名、全省一流品质之区”的目标定位和“1234”总体思路,市中区结合实际,创新设立区企业服务局、区大数据业服务中心两家事业单位,通过强化沟通协作,互联互通,共同促进重点产业做大做强和增创实体经济发展。在经信局《济南市十大千亿产业振兴计划》有关考核中,区企业服务局积极协助区经信局大数据业服务中心统计汇总2016-2017年度新增软件、信息类企业相关信息共计1109家,核实汇总企业经营范围、注册资金、注册地址和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帮助经信局圆满完成考核任务,共同服务产业经济发展。 

二是抓“重点”,务求实效保民生。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发力、精准发力,整合优化机构设置。整合区建委、区房管局机构、编制和职责,组建区住建局,有效保障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等工作。为配合党委政府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设立18个区、街两级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中心,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力度。同时,分别为区特教学校核增事业编制15名,为区疾控中心核增事业编制12名,确保核增的编制满足特教学校和疾控中心正常运转的需要。

三是出“实招”,竭力全力拓资源。以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按照机构编制“精简、统一、效能”原则,通过集中精简编制、收回闲置编制、撤并空壳机构等措施,对事业单位实行“刚性瘦身”,进一步挤出事业编制存量空间,有力保障重点领域改革工作用编需要。在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对5家“僵尸”事业单位完成清理工作,撤销了区价格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区交通运输加油站、区房屋建设综合开发公司3个事业单位建制;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中,撤销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区水政监察大队、区农业机械管理站、质量技术监督稽查大队4个事业单位建制。同时,收回区市政工程管理局空余事业编制40名、区机关服务中心空余事业编制8名,将精减收回的编制统一管理、弹性使用,重点调剂到中心工作、经济发展和重大民生等关键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