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市中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落实省、市关于“一次办好”改革的决策部署,以“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为目标,不断优化工作机制,推动线下办理与网上服务融合发展,为市中区营商环境法治化提供精准有力的机制保障。
一、落实信息跑腿,实行“网上办”。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咨询热线平台和网络平台建设,对权力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等进行全面梳理,规范行政事项,优化服务流程,依托政务服务网,公开相关流程信息,确保内容严谨、及时、准确。改版升级“泉城普法网”,普遍建立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微信群”等网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促进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公证处等专业法律服务机构“线上线下”相互衔接,变“群众奔波”为“信息跑腿”, 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多样化服务,对事项实现“应进全进”,“一网通办”,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新需求。
二、法律服务工作下沉,实行“就近办”。整合辖区法律服务资源,全面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组织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197名法律专业人士分别与市中区191个村居、18个环卫所、17个执法中队、97个中小学、幼儿园及23家教育集团签订法律顾问合同,实现了法律顾问全面覆盖。2018年,法律顾问不断深入机关、农村、社区开展各种法律服务工作,从实际出发,为机关依法行政、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寻求法律援助、解答法律困惑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真正使辖区群众足不出村(社区)即可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截至当前,全区法律顾问共向村(社区)提供各项法律服务 3200余件,为群众代写法律文书、提供法律咨询2400余次,提供重大法律决策意见136次,协助群众办理法律援助事项78件,参与代理案件46件,举办法制讲座330场次,调解矛盾纠纷293余件。
三、提高司法行政效能,实行“效率办”。一是“坐等可取”。对于委托、声明类公证事项,当事人可以提前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与公证员预约,提高办证效率,确保在公开承诺的出证时间内缩短办理时间。二是“简化材料”。一次性告知当事人所需材料以及正确提供方式,对于繁琐的证明材料,没必要的,坚决删掉。三是“代办过户”。为避免当事人因不熟悉业务多跑冤枉路,推出代办过户业务,当事人可以委托公证处代办过户,减少多处跑腿次数。
四、推行容缺受理,实行“马上办”。为了让困难群众和特殊案件当事人更加方便地申请法律援助,市中区在梳理明确法律工作流程、优化办事流程的基础上,启用“容缺受理”机制,即在不违反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受理非主要材料存在缺陷或瑕疵的法律援助申请。“容缺受理”机制模式打破了原来“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后再受理”的传统模式,提高窗口办事效率,为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应援尽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