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以“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减少执法层级、下沉执法力量”为核心,坚持统筹谋划、探索创新,减少执法交叉重叠,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网格化管理体系,全面完成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实现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发展理念同频共振,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一、聚焦三个方向,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一是聚焦群众关切,加大执法职责整合力度。今年以来,积极推进文化市场、农业、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保护等5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行“局队合一”的执法体制。整合了区市场监管和食品药品稽查执法队伍,组建区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统一以主管部门名义执法,压实对主管部门履行行政执法职责和加强队伍建设的责任,并锁定执法队伍人员编制。二是聚焦一线执法,加大工作力量下沉力度。改革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向各街道派驻执法中队与在街道设立的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合署办公,实行“双重管理、属地为主”的体制,将80%以上执法力量下沉到了基层一线。派驻执法中队与街办工作配合紧密,建立了联席会议、联合值班值守等多项制度。同时,全区市场监管领域在街道实行“队所合一”体制,即17个街道市场监督管理所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中队牌子,在编制和人员配备上向执法一线倾斜。三是聚焦网格管理,加大执法服务融合力度。各街道办事处进一步压实网格责任,加强管理力量,将执法中队和办事处城管执法人员充实到网格内,定人、定岗、定责,加强源头治理。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将执法服务向社区延伸,成立全市第一个以执法中队长命名的工作室—“于泳工作室”以及“孟亮工作室”等,将执法力量融入网格、融入社区、融入群众,及时将问题发现在一线、将矛盾化解在一线,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步。
二、把握三个关键,推动改革继续深化。一是全面理顺权责关系。通过梳理划转职权,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权限,明确权责边界,确保做到监管不缺位、执法不错位。搭建“1+119”的协作配合框架,即制定1部协作配合机制意见,明确1项总体要求,1项职责边界界定原则,建立执法信息共享、执法案件移送、举报投诉信访受理等9项协作配合制度,确保综合执法的协同性、实效性。二是完善执法考核体制机制。建立完善执法程序、考核奖惩办法。制定了《效能监督考核》总体框架,涉及行政执法案件办理、占道经营管理、作风建设工作等10项考核工作。成立了效能监督考评组,每月定期对全区17个驻办执法中队进行综合考评。三是强化执法工作责任制。通过向社会聘请执法监督员、行风监督员等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提高执法队员依法履职的法制观念。编辑《综合行政执法法律、法规、规章汇编》,共涉及196部法律法规,近200万字。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基层执法人员法律素养和业务技能。